走“梁、林”路的山河两省游玩攻略(十三)
day8,我们又回到了石家庄。
说起来我对山西的路真是多有诟病,明明在高速就是跑不起来,在没有车的情况下,171公里,大概需要三个小时。
所以一天想从太原开回济南有点难,我们中途又选了石家庄作为中转。
石家庄有一家哈尔滨包子店,是石家庄的网红餐厅,我的肥肠馅包子和肘子肉馅料包子就是学的他们家,但初十他们才开门,所以这次没吃上。
希望还有再去石家庄的一天,然后一定会去吃上几个肥肠馅包子哒。
这次在石家庄定了石家庄最高建筑,希尔顿。定之前就知道挨着河北博物院,但是真到了,才知道原来比济南万象城和省博的距离还近,是美术馆和省博的那种距离。
走过去100米。
就这个高楼就是希尔顿,米黄色的就是河北博物院,中间只有一条小路,简直是超级超级近。
所以专程去河北博物院的,可以选择希尔顿,淡季价格还是蛮香的。旺季也不足1000,夜景很不错。
河北博物馆(现为河北省博物院)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2004年升格为河北省博物院。
之前我一直到处给人科普,建国前就有的后期就叫博物院,后来我搜了搜好像不是这样的。大概的区别就是博物院比博物馆等级更高,均为国家级,还承担了研究的重要任务。那么博物馆和博物院有什么实际上的区别呢?直观来说,博物院更高大上一些。但有些博物院的称呼被历史继承下来的,比如故宫博物院,北疆博物院、河北博物院等,现在新建的博物馆更多的是“博物馆”。
河北省博物院也有十大镇馆之宝。
下面可以跟随我的笔触一起了解一下。
就博物院而言,作为整个旅行的最后一站,对我来说是很满意的,看了一圈,然后上博物院再完整的了解一个省的历史,真是身心的满足。
自然还是找了讲解的,离了讲解没法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河北省博物院的讲解,我是携程上找的,这个团队就是正定的那个团队的老师,当然并不是一个人,但是都讲的特别深入浅出,而且还会提前因为有小朋友设置一些小朋友都爱了解的知识和问题,便于小朋友们抢答。因为时间关系,这次就只约了两个小时,重点讲解一部分场馆。
拍了小美女宝宝的照片。大家去的时候可以找她,讲的特别好。
依旧还是一堆蹭听的,只不过这次明确提出来要分我一半的费用,这么愿意听为啥不做攻略自己约啊,我真服了。而且我都听一半了,你半路听,我怎么给你算费用。
如果山西是所谓的三晋大地,那么河北也有自己的别称,那就是燕赵大地,河北的这个比较好解释,就是以前的燕国和赵国,但是中国所周不知,在河北石家庄,还发掘出来一个道千乘之国的诸侯国,那就是中山国。
在河北博物院第一次了解到中山国。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三二三年中山成公之子厝称"中山王",与燕、韩、赵、魏诸国王史称"五国相王"。公元前三一四年燕国内乱,中山王"厝"乘机出兵伐燕略地"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夺得了燕国大片土地,跻身于诸侯之列成为千乘之国。
据了解,中山王"厝"的墓是已发掘的中山国王族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在中山王墓,墓室平面呈"中"字形,南北各一墓道,通长九十七米,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呈"斗"形;地下部分包括椁室、东库、西库和东北库。周围有陪葬墓六座,有车马坑二座、杂殉坑一座、葬船坑一座。中山王厝墓虽被多次盗掘和破坏,但仍有大量珍贵文物出土,包括青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玉石器、玛瑙器、骨角器、木漆器等。
战国中山国是战国时期五个“千乘之国”之一,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但由于中山国为游牧民族所建,历史短暂,史载缺略,遗迹湮没于地下,两千多年来鲜为人知,故称“神秘王国”。
细细看这些文物,就能从静静的文物里感受到中山国的强大和恢弘。
中山国还有自己的文字,中山篆。
甚是优美。被称为最美古文字,我们在屏幕前面认识了好一会。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人也不理解,觉得寻访古迹没意义,回望来路才能展望未来嘛,就兴看山看水有意义,去博物院博物馆没意义。我觉得站在那看着这些篆书,就岁月静好,这不也是生活的意义。
中山王厝的墓里出土了几个铜鼎,也是河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中山王铁足铜鼎,全称中山王厝铁足铜鼎,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第五代君王厝所制青铜器。1977年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原件藏河北省博物院。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中山王鼎为王墓中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鼎为子口内敛,两侧有一对附耳,腹部稍鼓,中部有凸弦纹一道,平底铜身铁足,圆腹圜底,蹄形足,上有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鼎身刻有铭文 77行469字。
据鼎铭得知,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中山王鼎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迄今为止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告诫后代吸取历史教训,警惕周边诸国的进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此鼎铭文在战国金文中最长,在所有金文中仅次于毛公鼎;内容记述了中山乘燕国内乱,伐燕夺取疆土之事,可补史籍之不足,是研究战国及中山国历史和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铭文字体瘦长,清秀挺拔,有所谓悬针篆风格,铭文刀法熟练,文字秀丽,竖笔引长下垂,开魏晋悬针篆书法艺术的先河。此器铜体铁足的铸造技法在国内十分罕见。
鼎壁与盖部云钮以下、足部以上,刻铭文77行,每行6字(盖上二字,腹部凸弦纹以上三字,以下一字),唯末行1字,共469字,是已发现刻铭战国铜器中字数最多的。内容记述了该鼎为王十四年所制,斥责燕王哙让位相邦子之,遭致国破身亡,颂扬自己的相邦司马 ,辅佐少君谦恭忠信,以及率师征燕,夺城数十座,扩大疆土数百里的功绩。告诫嗣子汲取吴国吞并越国、越国覆灭吴国的教训,要警惕周围敌国等。
鉴于大家都不让请假,所以还是日更,至于能写到哪取决于这个勤快的程度。哈哈哈哈今天又是戛然而止的一天。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