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旅游攻略

“港澳杯”​第八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走进瑞金II汪云飞

admin2024年03月08日 10:25:35旅游攻略90
点击上图查阅征稿详情。
投稿邮箱:gjscxhzg@sina.com
往届《中国最美游记》回顾

走进瑞金

汪云飞

题记:红色故都瑞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我第二次踏上这块神圣的土地。在有着千余年历史,由掘土得金、金为瑞祥而得名的瑞金,我看到了世间独有的风景,听到了让人感动的故事……
                          
 一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就住在那里。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以后,乡亲们在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段文字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耳熟能详、记忆犹新。这是上世纪小学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来瑞金的人,无不念及这段文字,更要去红井看一看这块石碑,喝一口甘甜的红井水。
沙洲坝村村南,有几块平展展的稻田。时值盛夏,金黄色的稻穗一棵棵都沉甸甸的。就在稻田旁边,有一口用木栅栏围起来的水井,这就是闻名海内外,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驰神往的红井。乍一看,它与江南随处可见的水井没有什么区别,但竖立在一旁、刻着两行字的石碑,以及围绕这口井发生的故事,让它远远地超出了水井的范畴。就像湘潭的韶山冲,延安的宝塔山,井冈山的黄洋界,原本都很普通和平凡,因为与领袖有着深厚的渊源而名闻遐迩。
井边,有拄着拐杖的耄耋老人,有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有东北来的一家老小,有远涉重洋的外国友人。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那块石碑前留影,在井沿上躬身朝井里注视,然后,舀起一勺井水,深情地喝上几口。更有有心人将剩余的小心翼翼地灌入矿泉水瓶准备带走,说是给家中年迈的,一直想来看看这口红井的老人品尝。
当得知有游客来自湖南韶山时,大家都对她肃然起敬。这是一份独特的情愫,也是一个难得的场景。伟人家乡的一位乡亲冒着酷暑、不辞辛苦带领孩子从毛主席的家乡来到江西瑞金。这是一种特殊的情怀,也是对主席革命生涯和历程的探究和追思,更是对伟人博大胸怀和献身精神的景仰和缅怀。
那一刻,大家都向他们一家投去友好的目光,主动腾出最佳位置让他们在此拍照留念。拍完照,喝完水,女主人说,我也要带上几瓶红井水回韶山,让主席老家的乡亲喝上一口江西红土地上的清泉。听一听伟人在江西瑞金发生的故事。同时也欢迎江西人民来我们韶山参观旅游!
在场的游客听了,无不心潮澎湃。瑞金、韶山,远隔千山万水,因为对领袖的念想和崇敬,彼此拉近了距离。
                                 
从红井返回,路过“列宁小学”,一棵高大的古樟便映入眼帘。这棵高18米,树干近4米的古樟,像一把巨伞横卧在广场一侧。这可是一棵不平凡的树,早在2009年就获得江西省十大古树之一的声誉。早期儿童经典影片《红孩子》曾在这里取景。《摇篮》《长征》等多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多部反映领袖革命生涯的电影都曾在此拍摄。画面中,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的矫健的身影都曾在这棵树下出现,他们带着特殊乡音的话语曾在这棵树下回荡。黎明的朝阳,傍晚的夕阳,夜里的星光都曾伴随着毛泽东这位为了灾难深重的中国人翻身求解放而冥思苦想、身体力行的人民领袖。当年,毛主席就住在这棵枝繁叶茂、三杆连体、遮荫蔽日的古樟下,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沉思,为史无前例的苏维埃共和国谋划,与红军战士、人民群众促膝谈心。
毛主席迈着矫健的步履从古樟一侧的苏维埃政府临时中央办公地,也称“毛泽东同志旧居”里款款走出院门的那一刻,为日后登上天安门城楼奠定了脚步,积存了勇气,锤炼了胸襟,熔铸了格局。
进小门楼,过小院,门楣上高悬着的“毛泽东同志旧居”7个大字赫然在目,亲切至极。这是一栋极具赣南地方建筑特色的平房。黄泥土墙、木质横梁,灰色瓦片,四方天井,几道偏门,小巧而精致。上堂的右侧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办公室兼住室。里面有一张木板床,一个小橱柜,一张办公桌。桌上放着一盏马灯,一个砚台。一把靠背椅后,挤着一张吃饭的小方桌。房子本来就很狭窄,木质小窗透进的光线也很有限,毛主席却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隔着厅堂住着的是他的老师徐特立。这对特殊的师生在大院内,在古樟下,在古井旁,常常并肩而行,侃侃而谈,夜里甚至可以听见彼此低沉的鼾声。
叶坪作为“一苏大”的纪念地,也是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这里不仅有红军广场,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塔,博生堡,列宁台……在一片茂密、挺拔的树林里,还有一棵挂着一棵炮弹的古樟树。这棵年代久远、饱经风霜的古樟一半已经枯萎甚至腐朽,一半却依旧生机勃勃、枝繁叶茂。可就在其腰身不偏不倚、严严实实地插入了一颗让人心惊胆战的炮弹。
1933年夏日的一天,叶坪的上空突然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声。此刻,国民党军队一架飞机在叶坪那片茂密的树林上方迂回盘旋。突然,一颗炮弹重重的落在这棵树上,可就在机上的人暗自高兴准备凯旋邀功时,他们并没有听到预期的巨响。原来,这是一颗哑弹,落在树杈上并没有爆炸。紧挨着这棵树的那栋房子就是苏维埃中央局办公的地方。而一墙之隔住着的就是时任苏维埃主席的毛泽东。位于二楼右侧的毛泽东办公室兼住室与那棵炮弹的直线距离不足两米。
这是多么惊险的一幕。就像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得到蒋介石“铁桶计划”的红军即将被围困甚至全部被剿灭不得不紧急转移;就像红军长征来到“鸡鸣三省”隐藏于一个小山谷,面对敌军大规模搜寻,几十匹马都不曾叫一声;就如同飞夺泸定桥,若是被敌人抢先一步则红军将重蹈石达开的旧辙。毛泽东革命一生,也曾几次遇险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这是伟人的福气,也是人民的福分。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主席一家先后牺牲了7位亲人,曾经让他一次次的心疼和叹息。可是,苍天不负伟人,敌人即便找准目标,即便周密安排,谁料想关键时刻,丢下的是一颗哑弹。
如今,这可哑弹还高悬在树桠之间,尽管是仿制的,却仍然让游人担惊受怕。惊诧之余,也为毛主席与生俱来的宏福而欣慰和自豪。
大革命时期,在红军队伍里,流传着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鹰潭余江的朱凤村就曾有“十八位红军家属改嫁用仅有的聘礼为婆家捐资修筑进村路”的传说。在瑞金沙洲坝下肖区七堡乡,一位名叫杨荣显老人家中的8个儿子全部参加红军,最后都光荣牺牲。同样在瑞金华屋则传颂着“十七棵松”的感人故事。紧邻319国道的华屋位于瑞金叶坪乡黄沙村,上世纪三十年代,仅有43户的华屋人全都投身到苏区的革命斗争之中,其中18位青壮年在对敌斗争和红军长征中英勇牺牲。解放后,这里被誉为“红军村”。时隔90多年,人们沿着台阶登上位于村后蛤蟆岭的“华屋革命烈士纪念园”,发现一路上有17棵高大挺拔、苍穹伟岸的劲松都被人郑重其事地用红绸布缠绕了起来。树下各有一块一尺见方的石刻,上面写着一个人的名字和简历。其中位于纪念碑前的小广场上,有两根相邻的松树下分别刻着“华钦梁”,“华钦材”,他们一个是黄沙乡主席,一个是黄沙区宣传部长。两人为亲兄弟,同在长征途中牺牲。
据称,这十七棵树是村里十七位参加红军并准备随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在转移之前相约种下的。如今,这十七棵青松依旧傲然挺立。
走进黄沙村,只见新房林立,村民昔日的泥瓦房已成为革命文物和红军家属旧址。
在独具特色的民房前,我们偶遇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头白发,穿着得体的老人安然的坐在一个藤椅上,与一位摇着蒲扇的老人一起在屋檐下休闲纳凉。他说,他们家都住在政府安置的新房里,但时常还会到老屋里来看看。就在他身后的老屋里,走出了华钦梁、华钦材两位烈士。这两位烈士便是他的父亲和叔叔。他们的热血洒在长征路上。 
在瑞金参观的日子,在各景点的现场,细心的游客常常能见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脚穿草鞋,头戴八角帽,一身红军打扮。他脚上打着绑腿,腰间系着皮带,背上一顶草帽,手持一杆红旗,上面写着:中国工农红军。在景区他免费为参观者和游客讲述当年发生的故事。他说,他的爷爷当年跟毛主席做过饭,是红军的后代。他有义务做瑞金的宣传员。
有参观者,包括旅行团的游客提出跟他合影,他总是爽快的答应,且无论耽误多少时间,从不趁机收费。每一次拍照,他都深情投入,不厌其烦,且手握红旗摆出各种经典造型。这位据称多次当过影视群众演员的老人精神矍铄,乐观开朗,举此投足颇有当年红军战士的风范 传瑞金之外,也借机推销瑞金的特产。包括独具客家风味的麻辣酱、豆豉鱼、豆腐乳、萝卜干等。碍于老人的热情,以及对瑞金和红军后代的热爱,不少游客都争相购买。
抚州的宜黄、广昌,赣州的宁都、石城,与福建长汀、建宁比邻,同属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在这片热土上,曾经洒下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作为共和国的摇篮,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瑞金的繁荣和发展,苏区人民的幸福和快乐也是人们所期待的。
瑞金,一个值得铭记和令人向往的地方。

作者简介

汪云飞,19615月出生 江西东乡人。乡村教师。业余坚持文学创作,主攻小小说、散文,出版小小说集《离婚的理由很简单》《灿烂在心里的阳光》《玉蜻蜓、紫蝴蝶》《出乎意料的爱》《桃花潭》《始料未及》等6部;散文集《为爱种一片森林》《如梦似幻情依旧》旅游散文集《桨橹声中游乌镇》等3部。近年来,潜心研究东乡地方文化,先后出版《品读东乡》《东乡历史名人的故事》《东乡历代诗文选读》,编著《风情东乡》《东乡故事》《清代诗佛吴嵩梁》《东乡历代诗人诗作选》等。2005年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2020年当选为抚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港澳杯”《中国最美游记》第八届文学大赛征稿通知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陈锦绵    曹   平    周嘉琪        

  侰丽恰母(泰国)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执行编辑:丁红梅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