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 正文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新时代康养旅游产业六大转向

admin2024年03月18日 18:50:43国内旅游目的推荐137

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多元旅游生活的追求也不断增强。从旅游业态上来看,文创商业旅游、工业体验旅游、交通服务区旅游、城市区域旅游、景观农业旅游等等,旅游正在渗入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诸多大转变。

01 旅游市场动力
“供给侧发力”转向“需求侧发力”
传统旅游业是借助于改革开放所形成的世界旅游需求起步的,很大程度依赖于外部旅游需求的持续注入。在旅游供给不足、外部旅游需求既定的特定环境下,政府主导战略促使行业从供给侧入手发展。
这就形成了供给决定需求的固定思维。智慧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的提出、度假区建设、旅游景区建设、休闲街区的建设,这些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都是从供给侧入手来解决旅游发展的问题的。应当肯定,这些工作对推动我国旅游的发展、旅游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成绩不可小视。
而从我国旅游发展历程来看,推动旅游大发展的大都是需求侧推动的结果。比如,我国国内旅游的大规模兴起是2000年,起因是国家调整了假日制度,全年形成了三个黄金周,旅游需求有了连续性的时间保证,国内旅游获得大发展的条件,到2019年国内旅游达到60亿人次;我国出境旅游的大规模兴起是2007年,起因是国家放宽了中国公民申请护照条件以及中国公民换汇申请额度,使得中国出境旅游快速发展,到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达到1.5亿人次。
进入新发展阶段,旅游产业体系日渐完整,如何放大旅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效能,提升旅游贡献率,盘活旅游领域沉淀资产,是新时期旅游发展的重要任务。就当前来说,在继续进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通过旅游需求侧的制度性调整,激活潜在需求,是推动旅游有效增长的关键。
我国有巨量的潜在旅游消费需求,但还缺乏有效释放,多种旅游形态难以形成完整体系,“千军万马过观光旅游独木桥”。就现实来说,在世界上占有较大比重的研学旅游、房车旅游、海洋旅游、工业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虽已有起色,但仍任重道远,其一定程度受制于需求侧制度性的约束。新旅游要改变以供给侧为中心推动旅游发展的固有思维,通过系统性的需求侧管理与制度调整,推动形成旅游市场新发展格局。
02 旅游要素配置
“组合化”转向“独立化”
不同的旅游要素在实现旅游行为中的重要性不同,旅游者对其配置方式也有所不同。在传统旅游市场,旅游行为主要是观光旅游,“游”是核心要素,其它各个要素围绕“游”进行组合,形成了以旅行社、旅游线路、旅游景区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组织和空间组织。
随着旅游深度发展,旅游行为向度假旅游、休闲旅游不断演变,旅游行为的需求变化也使得旅游要素的供给配置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结果便是旅游要素独立化。
旅游要素从原先的组合化向独立化演变的前提,是旅游行为对旅游要素的依赖性的区别。观光旅游依赖的是“游”的要素;度假旅游依赖的是“住”的要素;休闲旅游依赖的是“食”和“娱”的要素。当多种旅游行为并存于同一个旅游市场,同处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时,会使旅游要素向独立化方向发展;当旅游要素独立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时,会引起旅游产业组织和旅游空间形态发生重大调整。
进入新发展阶段,主题酒店、精品酒店、民宿等一批新业态兴起,一大批度假区、露营地、风景道开始建设,便是度假需求促使“住”的要素独立化的结果;旅游文化演艺、旅游节事、赛事兴起,多地休闲街区、文化街区强化建设,是休闲旅游所带来的“食”和“娱”要素独立化发展的结果。
可以说,旅游要素独立化发展是新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我国旅游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新旅游可以探索以要素独立化来构建旅游产业体系和空间体系。

03 旅游方式
“生活方式”转向“生活+学习+成长”
旅游作为人类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其基本属性包括经济、文化和社会三种不同属性。从经济属性看,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从文化属性看,旅游是一种学习方式;从社会属性看,旅游是一种成长方式。
以往的发展中总是更关注旅游的经济属性,而很少强调旅游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很少关注实现旅游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的产品产业构建。
发展中人们认识到,旅游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世界文化大国在发展现代旅游业中,也注重将旅游视为学习和成长的途径来推广。
旅游从经济属性向社会和文化属性延伸,向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扩展,既是大众旅游发展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旅游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旅游业新发展阶段,除了发展具有生活方式的旅游形态,构建具有文化目的的旅游体系、发展具有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的旅游形态,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比如,业界可以以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依托,通过对不同的文化元素、文化遗产、文化基因、文化形态、历史事件、重大工程、标志性景观和地理形态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和系统组合,形成具有文化属性的旅游体系,构建人们体验生活的空间,获得学习和成长的空间,全面推动大众旅游发展。
04 旅游融合模式
“旅游+”转向“+旅游”
如何将旅游作为一种力量带动与相关行业的发展?在我国早期的旅游发展中,受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基础设施的不足,只有通过“旅游+”的方式来实现,这也成为旅游融合发展的一种模式。
例如“旅游+交通”带动旅游目的地交通设施的改善,推动道路设施建设和道路环境的提升,“旅游+农业”带动农村环境的整治和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经济社会大发展,旅游相关产业能力提升以及大众旅游的全面发展,如何更好地通过旅游赋能成为关键性问题。
“+旅游”或许是有效的破题途径之一。随着旅游形态日益丰富、旅游规模日趋扩大,旅游能量不断增强,与相关产业经济联系不断紧密,经济社会完全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因此,变局中的新旅游,可以通过旅游赋能,以“+旅游”的发展方式,深度融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大格局。
05 旅游服务组织
聚集渴望海洋的梦想家,冒险家和城市居民们
“企业组织生态为中心”到“平台组织生态为中心”
新旅游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数字赋能。它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场景技术,对旅游价值链和产业链升级改造,优化要素与资源配置,重构旅游组织生态圈。数字赋能下的旅游与传统旅游的重大区别在于旅游组织生态的变革。
传统旅游的组织是以企业组织生态为核心的,旅游资源与要素的配置以及运营都是以处在产业链核心地位的某企业为中心实现的。在先前旅游发展中,旅游运行都是以旅行社这种企业组织为核心,旅行社成为旅游资源与要素的配置者、运营者,旅游资源和要素的供给者如酒店、景区都是依据旅行社线路产品的技术标准提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数字赋能下的旅游是以平台组织生态为核心。
旅游资源与要素配置、运营多数是通过数字平台组织来完成,平台组织成为旅游资源配置的运营主体。旅游平台借助于数字技术和场景技术构建起组织生态圈,不仅注重线上的数字技术为旅游服务商和旅游者提供服务性变革,也能通过数字技术整合旅游资源,更能按照共享经济的法则盘活闲置资源,提升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对旅游产业全方位改造和升级。

06 旅游发展方式
“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旅游发展的引擎,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纵观我国旅游发展历程,初期依靠“对外开放”的引擎,借助于外部需求红利,构建起发展的基础;中期,特别是国内旅游需求兴起,依靠资源、土地和劳动等要素驱动,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我国旅游进入黄金发展阶段,成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过去10年,依靠投资驱动,全方位带动了“小旅游”体系向“大旅游”体系的转型,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旅游经济体系。
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仍然仅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是难以提升旅游领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创新驱动必然成为新的重要引擎。“制度创新”创造旅游新需求,产生新市场;“产品创新”创造旅游新玩法,产生旅游形式;“技术创新”创造旅游新服务,构建旅游新流程,形成资源与要素新能量;“管理创新”创造旅游新机制;“组织创新”创造新市场主体,产生新业态,构建旅游组织新的生态圈,形成旅游新的产业链。因此,变局中的新旅游,通过创新驱动引擎,全面推动我国旅游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暗潮涌动之中深刻认识新旅游的变局与大势,顺势而为,踔厉不怠,创新赋能,期待旅游业更广阔的未来空间。

云信健康集团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具有国央企股东背景的全国性集团公司。集团下设康养运营管理、健康科技医疗、康养设施建设、康养产品开发、健康产业资本等核心业务子公司。

公司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联合地方政府、国央企、产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全面布局城市智慧医康养综合体、康养中医馆、康养驿站、健康产业基金等多元化业务形态。为全龄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智慧养老等服务。向着“智慧引领、运营互联、康养百年”的使命快速前进,致力于成为中国健康产业领军企业。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