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旅游攻略

(蒙古记忆)马蹄寺石窟群谷石窟

admin2023年11月17日 20:03:10旅游攻略198

马蹄石窟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祁连山。 现存石窟包括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千佛洞、马蹄寺南北寺等7部分。 石窟以马蹄寺为中心,分布在周围群山之中。 每个石窟的龛位多则二十、三十个,少则只有二、三个。 7个石窟共有龛窟70余个。1996年,马蹄寺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蹄寺石窟旅游攻略_马蹄寺景区攻略_马蹄寺石窟简介

马蹄寺石窟外景

马蒂斯石窟所在的山岩多为红砂岩。 石材结构粗糙,易风化。 各窟造像以泥塑为主。 始建于十六国北凉时期,后有北魏、西魏、隋、唐、西夏、元、明、清各代修建。

关于马蹄寺石窟的创建年代,《晋书·郭宇传》记载:“郭宇,字元宇,敦煌人,少有奇才,东渡张掖,师从于马蹄寺石窟。”郭贺,传其事业,精于经义,论辩文雅,多才多艺马蹄寺石窟旅游攻略,善文学作品,隐匿于临松谷,他在那里凿了一个石窟并住在那里。” 有学者认为斜谷石窟就是马蹄寺石窟。 民国重修的《东乐县志》也记载:“斜古石窟位于县城西南110里嵩山麓,今为马蹄寺佛龛……郭宇,名士。晋圣人,开幽教所。” “石窟凿于郭。于及其弟子,后人扩建,增置佛像。” 马地寺北寺第7窟(立佛殿)门外北侧悬崖上,有民国时期游人题刻:“祁连山,名于此地”。据说晋代郭宇曾在此讲学……”

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朱棣赐石窟内的马提寺为普光寺,嘉靖三年(1524年)重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僧人重建了部​​分洞窟。

马蹄寺石窟简介_马蹄寺石窟旅游攻略_马蹄寺景区攻略

马蹄寺石窟简介_马蹄寺石窟旅游攻略_马蹄寺景区攻略

金塔寺外景

马蹄寺景区攻略_马蹄寺石窟简介_马蹄寺石窟旅游攻略

金塔寺内的中央柱

金塔寺位于大渡马河西岸的红砂岩悬崖上马蹄寺石窟旅游攻略,距马蹄寺东南15公里。 悬崖高约100米,洞内距地面约60米。 两洞相距约10米,根据所在位置分别称为东洞、西洞。 东石窟位于悬崖东侧,坐北朝南。 始建于北凉十六国时期,重修于西夏元时期。 平面呈长方形,斗顶,中央有柱洞。 宽9.70米,深7.65米,高6.05米。 四壁无壁龛。 至少有三层楼的壁画。 每层都绘有千佛。 底层的中间部分像是有谚语的插图; 北壁、东壁下部有大量清代、民国碑刻,外侧有嘉庆十三年(1808年)墨书榜题刻西墙的中部。 中央柱下有底座。 柱体分三层。 下层两侧各有一圆拱龛。 各龛内各有一尊佛坐像。 除朝东的佛龛外,其他三面各有一尊菩萨像。 中层两侧各有壁龛三个。 龛内塑有坐佛、盘足佛、盘足菩萨。 上层两侧各有一尊佛坐像。 每层壁龛外的飞天等人的高浮雕雕塑都很有特色。 西窟造像的整体造型和内容与东窟相似。

上、中、下观音洞位于金塔寺和马蹄寺之间,南距金塔寺约4公里,西北距马蹄寺约10公里。 石窟分布在三个不同山谷的红砂岩峭壁上。 上观音洞距中观音洞约3公里,中观音洞距下观音洞约0.5公里。 上观音洞又名“上寺观音洞”,位于金塔寺北4公里处的一座孤峰之巅。 这个洞穴是在悬崖的侧壁上开凿的。 现存洞龛10余个,其中9个已编号。 中观音洞有窟龛10余个,其中8个已​​编号。 洞窟平面形状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平顶。 洞内佛龛全部被毁,洞内已无遗迹存留。 附近悬崖上有元明时期的佛塔和佛龛。 下观音洞共有窟龛5个,其中3个已编号。 其中下观音洞平面呈竖直长方形,前为人字形顶,后为中心塔洞,四面有顶。 洞宽8.4米,深10米,高5米。 中心塔柱四面分两层,上下各有龛。 壁龛内的雕像全部被毁。 该洞紧邻北魏晚期莫高窟的中心柱洞。

马蹄寺景区攻略_马蹄寺石窟旅游攻略_马蹄寺石窟简介

千佛洞远景

马蹄寺石窟旅游攻略_马蹄寺石窟简介_马蹄寺景区攻略

千佛洞位于马蹄寺北寺西北约3公里处的马蹄河西岸陡峭悬崖上。 《东乐县志》记载:“千佛洞位于红水河中,矗立在千尺悬崖上,为岩中半钻洞,错落有致,明亮开阔。连接数十人,形似一层五阶,一座十阶楼阁。中宿有一尊佛像,旁边有窗。 现存洞窟依崖势自然分为南、中、北三段。 南段包括1、2、3、4窟; 中段为5、6、7、8窟。 北段有5、6、7、8窟。第一段为浮雕佛塔群,共有佛塔87座。 始建于十六国北凉时期,北魏、唐、元、明、清各代重修。 洞窟形制分为中心柱洞(第2、4、8窟)、造像洞(第1窟)、三壁三龛洞(第3窟)等。其中第6窟开凿于唐代。 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石雕。 这是河西石窟中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石雕之一。 洞主壁上供奉的刘佐堀瑞主像为刘佐堀瑞。 河西地区流行信仰的重要遗存。

马蹄寺石窟旅游攻略_马蹄寺石窟简介_马蹄寺景区攻略

马蹄寺远景

马蹄寺是洞穴群的中心。 分为南寺和北寺。 南寺又名圣光寺。 现存洞窟、佛龛较少,多为浮雕和喇嘛式佛塔。 北寺又名普光寺,有大小洞窟三十余个。 其中以第3、7、8窟最受欢迎。 代表。 第三窟是北寺最大的、结构特殊的溶洞,又称“三十三天”。 它分布在五层楼。 一、二、三层每层有佛窟五个,第四层有三个窟。 顶层是一个山洞。 洞窟内部平面多为方形,人字形或平顶。 每个洞窟的前壁都有一个大佛龛,每个佛龛内都各有一尊佛。 佛龛四外壁顶部雕有千佛,底部绘有壁画。 每层洞窟排列如塔,总高数十米。 第7窟又名“立佛殿”,是一座平面垂直长方形的大型平顶洞窟。 其规模仅次于第3窟,高约15米,宽26.3米,深33.5米。 洞前雕有洞门三间。 门里面就是门厅。 门厅后面是中央柱形倒“凹”形的礼拜殿。 前有坛基,后有圆拱龛三间。 右壁残存元代大型佛龛。 壁画上有菩萨像。 礼拜殿两侧及后方均设有回廊。 廊道两侧有元代佛龛46个。 各龛内有一尊结跏趺坐的佛像,还有元明时期金刚武士壁画。

马提斯石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洞型、造像、壁画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西域特色。 其中金塔寺、千佛洞、下观音洞中柱石窟是河西石窟最典型的洞穴造型,体现了与西域石窟、敦煌石窟的密切关系。 关系,千佛洞一号窟与大相洞是河西石窟中唯一与西域大相洞较近的石窟。 千佛洞第三窟为三壁三龛,是中原地区石窟造型的典范。 藏传佛教石窟及石窟内的造像,是元代以来藏传佛教对河西地区影响的重要遗存。 它们是佛教从西藏传播到河西的结果。

(甘肃省文物局)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