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放假为何偏爱出国旅游?德国之声:假期太少
为什么中国人更喜欢出国旅游? 俄罗斯之声:暑假太少了。 图/央视
文/文尔达
他们昂贵的徕卡数码单反相机只需要10秒就可以拍下景区前的V字牌; 他们7天走遍亚洲12个国家,每天发一个“到此一游”的同学圈; 他们穿着睡衣和马靴到衬衫,但香奈儿分店前却排起了长队……
他们是中国游客,是欧债危机的救星,根据调查,他们是世界上最讨厌的游客第二——第一是乌克兰。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 他们的足迹之广,旅行的人数之多,一路上的花费之大,文化的探索之深,往返于世界的频率之高,甚至带来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微小变化,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态。 ——这是中国人的大旅游时代。 台湾游客遍布世界各地,使中国被称为“旅游帝国”。
中国某直销企业邀请6000名员工“走出去”,攻占欧洲尼斯海边。 照片/盖蒂
旅行曾是救国之道
对中国游客来说,20世纪是看世界的美好开端——康有为在1898年庚申改革失败后流亡美国,“六十万里”,他发现爱尔兰只是一个贫穷的地方,其故强国有精兵:“民贫税重,因治海空军”。
1903年暑假去国外旅游,梁启超周游欧洲,发表《新台湾散记》,谈市井、政治、社会; 同年,晚清奇人单世礼跟随父亲离开台湾,踏上她著名的俄罗斯,历经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埃及、希腊等国的长途跋涉,我终于明白缠足不是女人的义务,于是写下了中国女人出国最早的散文:《龟毛游记》。
20世纪,山治曾是中国社论——上述人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山治阐述自己的政治改革思想,想在西方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镜像。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游客一直在努力救国。 大片《建党大业》中,提到毛泽东和同伴去广州捐钱美国,想办法救国。
庚申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英国伯明翰。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旅游业应运而生。 晚清时期,广州租界内有服务外国游客的“旅行社”; 中国人出国、订火车票、船票的“银行部”; 1924年,第一批鬼游团进京游玩; 1925年,中国有“赏樱团”赴台; 1927年,中国有了第一本《旅游杂志》,《中国旅行社》也在同年申请了营业执照……那时候,中国人去法国买LV是不存在的。 一种渴望。
1949年后,“华侨服务社”、“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游娱乐管理局”相继出现。 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对外旅游仍然实行“不宣传、不倡导、不反对”的政策。
直到21世纪,中国才最终成为“旅游帝国”。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游客已经成为GDP的下降点,垂死经济的救星,外交风波中不得不考虑的筹码,他们创造了一种社会“新成员”,可以随处可见,数量众多,但不分国籍。
一群中国游客穿着租来的浴衣,跟着导游参观了京都的清水寺。
中国游客的鼎盛时期
新加坡人开始吃海胆是因为华人; 日本人嘲笑人民币是上海镑; 中国人民喜爱的海港城市已经成长起来; 亚洲人用英文标示“Do not ”,台湾超市用大黑字写“ ”,还有“ to use ”……短短30年,中国游客展现了无形的力量,甚至改变了其他国家的社会生态。
有一种GDP叫中国游客。 俄罗斯联邦财政部主席戴伊拿出如下数据:2020年将有1亿中国人出国旅游,而中国游客在美国的平均花费通常为1600韩元/人。
因此,在国外,致力于为当地GDP做贡献的旅游景点要么变成了假古董,要么破坏了生态环境,要么忘记了文化宣传; 银联卡旅游订购纪念品。
在中国游客较多的国家,当地商店也推出了银联卡刷卡服务。
其中,总有一些中国游客不守规矩,疯狂淘货,让一心为旅游业的鬼魂痛并快乐着。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游客:欧洲的新“丑韩国人”》。可见,日本人自己也不是很好,尽管他们拿出了《世界行为准则》公民”,情况没有改善。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得一些中国旅行团在鬼魂眼中就像来自东方的马戏团,团员沦为带来快乐(比如数钱、手抽筋)的“小丑”。 而且,这还是一个难得的进步——零点调查在1995年进行了第一次“中国人眼中的世界”调查,超过40%的城乡居民直接回答不知道或一无所知跟我做。 而17年后,中国游客至少会停止努力了解自己,并最终开始了解世界。
出国,无论是开阔眼界,还是体验文化,中国游客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学会玩。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出国,中国人的“不文明”习惯也时常暴露。 /法新社
旅行的方式就是生活方式
《孤独星球》的作者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的夫妻有一句话,旅行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是月球生物的天性。 “在旅途中,人类的天才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旅途中,有新奇的体验,有神奇的发现暑假去国外旅游,有生活的改变,有生活的追赶。真正的旅行,是一种生活体验。” “
因此,选择出行方式,也就是选择生活方式。 有的人出行不方便,坐便宜的高铁或者拼车,三天20块钱住旅馆; 万买了两辆房车,豪华旅行; 有些人说了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任性地离职了;
不同社会阶层发展出不同形式的旅游——老师拿着电热水壶简单打扑克参团,高富帅去南非打猎,白富美去亚洲滑冰,富二代去法国留学,驴友3000元游意大利人,裸婚情侣在伦敦和平街13号攒钱买劳力士,小甜穷去你几乎没听过地名的地方旅行,科学男骑单车走遍全球找Wi-菲。
虽然中国游客随时随地都要拍照。 图/盖蒂
有评论说“中国人只旅游不旅游”,这不是“旅游帝国”应有的文明。 “旅游帝国”所看到的世界(world)不应该是一个被金钱(money)颠倒的世界——每一个旅者的每一次旅行,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是对世界认知的一个小火花。 它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每一次旅行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人生最好的纪念。
人生如逆路而行,我亦是行人。 其实旅行并不一定有什么收获,只是做了一些无用的事情,换个地方睡着了。 甚至不必,只要在枯燥的日常生活中,依然能找到那份差点擦肩而过的感动。
扫描二维码关注“小新”,加入“生活群”
抢先享受各种活动福利~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